丰产、质优、高开等三个观点得到与会代表普遍认可。在后期不发生大的天气变化情况下,今年湖北中晚稻产质双增已成定局。丰产加质优的情况下价格高开,主要是受今年中晚稻上市时间推迟,青黄不接时期同比延长,叠加米厂商品库存减少、部分储备企业刚需补库的阶段性供需矛盾影响。
现阶段大米加工企业购销较为活跃,进度较快,有一定话语权,烘干企业和贸易商对后市预期较高。在9月轮换架空期紧张的小批量任务完成后,储备企业继续向上调价动力不强,目前持敞开收购但不与市场争粮的态度;大型米厂收购进度较快,库存量提升后基本恢复按需采购,控制成本心态趋强。
多空因素交织,后期预计涨跌空间均有限。在集中收粮期内,不排除储备轮换任务存在刚性、供应链金融等第三方资金入市、国际米价上涨及舆论炒作等因素造成短期内价格上行。但上行幅度和时间始终离不开供需基本面的支持,今年皖、赣、湘、鄂等籼稻主产区生产形势普遍向好,区域间购销热度将不及去年,粮源市场流通速度减慢,收购集中期预计拉长。在稻谷供应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大米加工企业面临保市场竞争“内卷”,下游消费市场对米价变动敏感,终端米价难以同步提振,副产品价格走弱,受加工利润抑制,长时间高价收粮难以持续。
进入集中收购期,建议各市场主体加强风险研判,把握跌出来的机会,把控涨出来的风险。后期操作大家基本形成共识,储备企业控制采购频率,降低市场贸易主体预期,等待集中上市后抓住节点性机会收购。加工企业则会避免一次性“出牌”,以滚动性库存为主基调。贸易型企业保持稳健操作,不盲目追高。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继续服务全省粮油企业,搭建平台,共同交流研讨,增进合作,稳定市场预期,服务秋粮收购。
撰稿人:王薇雅 王阳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