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过后,国内面粉企业深陷消费疲软及刚性成本上涨的双重困境。头部企业主动出击,以“降价促销”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则被动选择“降产挺价”缓解经营压力,行业分化态势凸显。与此同时,11月上旬,小幅回落的小麦行情逐步止跌企稳,托市小麦投放规模和期限成为“左右”市场走向的重要变量。
面粉:头部企业领跌
供需矛盾凸显
11月上旬,国内面粉消费持续疲软,叠加行业产能长期过剩,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为缓解库存压力、争夺市场份额并提升开机率,头部面粉企业率先小幅下调部分单品出厂价格,降幅为0.5~1元/袋(50斤装),同时推出多项促销措施,“以价换量”抢占终端市场;中小面粉企业受资金、成本限制,难以跟进降价,转而采取“降产挺价”的方式缓解经营压力。
截至11月12日,主产区面粉价格稳中有降。前路粉:河南2980~3140元/吨、河北2960~3080元/吨、山东2980~3120元/吨,较上周下调20~40元/吨;中路粉:河南2850~3040元/吨、河北2810~2980元/吨、山东2830~3020元/吨,基本持平;后路粉:河南2800~2910元/吨、河北2780~2880元/吨、山东2790~2920元/吨,下调30~40元/吨。
当前,小麦价格由北向南高位回落,托市小麦竞拍投放的消息持续扩散,经销商担忧麦价进一步下跌,普遍采取随销随购策略,库存维持低位,进一步加剧了面粉企业的营销压力。头部面粉企业开机率维持在70%~85%,中小粉企开机率仅在30%~55%之间,缺乏利好因素支撑。
小麦:惜售心态再起
降价势头放缓
11月初以来,小麦市场因阶段性供应宽松而小幅回落,降价潮由北向南迅速蔓延。目前,河北、山东行情已呈企稳态势,下调小麦价格的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个别企业甚至小幅上调麦价;河南、安徽、江苏延续小幅降价趋势,但降幅已明显收窄。粉企小麦到货量稳中有降,反映出部分贸易商惜售心态再度增强,市场购销博弈正逐步向僵持状态转化。
截至11月12日,部分主产省小麦行情:河南1.235~1.272元/斤,较上周下调0.005~0.012元/斤;河北1.236~1.253元/斤,下调0.007~0.009元/斤;山东1.24~1.274元/斤,下调0.005~0.008元/斤;江苏1.245~1.265元/斤,下调0.003元/斤;安徽1.245~1.264元/斤,下调0.003~0.004元/斤。
整体而言,麦价虽有回落,但降幅相对有限,多数为面粉企业试探性下调。目前贸易商仍处于获利窗口期,大幅减少出货量的概率较低。
近期小麦行情将受以下四大因素影响:一是面粉消费需求,短期内持续疲软的概率较高,将抑制麦价上涨幅度和节奏;二是小麦市场流通量,尽管主产区麦价呈现大范围小幅下调趋势,但市场看好后市的共识较高,难以维持长期持续下跌,预计市场将从供略大于需向供需平衡转化,这将限制行情下跌的周期及幅度;三是政策性竞拍,政策性收储小麦投放数量、节奏及时间是影响行情的重要变量,从实际影响来看,更多是对市场情绪的催化作用;四是极端天气,冬季雨雪、雾霾天气将影响正常购销活动,在经销商与中小面粉企业普遍采取低库存经营策略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的影响将被放大。
副产品:供需错配支撑
行情稳中有升
受面粉企业开机率普遍下降影响,副产品供应量收缩,企业库存偏低,挺价意愿较强;而养殖业存栏量仍处高位,需求保持稳定,饲料企业及养殖主体刚需采购持续,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近期副产品行情整体稳中有升。
截至11月12日,制粉企业副产品行情有所上涨。麸皮:河北1670~1710元/吨,较上周上涨30~40元/吨;河南1740~1760元/吨,山东1720~1740元/吨,均上涨40~60元/吨。次粉:河北2280~2300元/吨,山东2280~2300元/吨,均上涨20~40元/吨;河南2260~2280元/吨,上涨30~60元/吨。
主产区饲用通粉和麦胚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近期副产品行情受到面粉企业开机率和养殖行业需求变化的双重影响,以稳为主、小幅震荡的概率相对较高。
玉米:区域分化明显
价格涨跌互现
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区域分化、涨跌互现的特征。部分产区因基层出货量增加出现小幅回调,销区则受库存偏低、运输成本上涨等因素支撑,价格相对坚挺。值得关注的是,新季玉米经过晾晒后,农户择机出售将逐步成为常态,预计短期内玉米市场或维持区间震荡态势。随着新季玉米性价比优势凸显,饲料企业采购小麦数量持续减少,对行情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后市:麦强粉弱延续
行情高位震荡
11月面粉市场仍缺乏实质性利好支撑,消费疲软态势难有明显改善,叠加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低开机率、低售价、低利润”将持续压缩企业生存空间,行业竞争分化进一步加剧。
短期小麦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价格有望维持稳中偏强态势,托市小麦投放动态将成为行情波动的主要诱因。“麦强粉弱”格局将延续,市场呈现高位震荡、分化运行的特征,面粉企业需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