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粮油信息

2025年国内玉米价格“先抑后扬”底气与监测指标全解析

| 时间:2025-11-14 16:45| 字体大小:

一、当前季节性下行:压力有限的核心逻辑

1. 新季供应:“集中上市”但消化能力超预期

2025年全国玉米预计产量2.88亿吨(同比增1.2%),主产区东北新粮上市进度已达45%(略快于去年同期),但中储粮+地方储备同步启动收购(东北产区挂牌价2100-2150元/吨,较市场价溢价3%),截至11月10日已累计收购新粮1280万吨(同比增25%)。监测指标方面,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可用天数(当前18天,2024年同期12天)、饲料企业备货系数(当前1.5倍月需求) 是判断消化能力的核心——两者均高于上年同期,使得新粮上市后库存去化速度明显放缓,11月上旬产区批发均价2142元/吨,仅较10月微跌0.8%(2024年同期跌幅达3.5%)。

2. 需求托底:饲用+深加工“双引擎”不弱

饲用端,生猪存栏(10月4.52亿头,同比增3.1%)、能繁母猪存栏(10月4380万头,处于合理区间)、禽类存栏(同比增5.7%) 直接决定饲用需求规模,带动猪料玉米用量同比增4.2%、禽料需求同步提升;深加工端,淀粉企业开工率(当前75%+,2024年同期68%)、乙醇企业利润(当前350元/吨,同比增80%) 反映加工需求热度,1-10月玉米深加工消费量已达7200万吨(同比增6.3%),需求端的稳健表现进一步压缩价格下行空间。

二、后期“反超上年”:三大支撑力与关键监测点

1. 供应收缩:进口+库存双重约束

进口端,玉米进口量(1-10月192万吨,同比骤降91.8%)、美国玉米到岸价(当前2350元/吨,高于国内价格) 是核心监测指标——国际粮价高企叠加贸易政策收紧,预计全年进口不足250万吨(2024年2310万吨),进口补充作用大幅减弱;库存端,政策性玉米库存(截至11月余280万吨,同比降82%)、流通陈粮占比(当前不足5%) 显示陈粮供应已近枯竭,新粮成为供应主力后,价格易涨难跌。

2. 成本抬升:种植+流通成本双高

玉米种植亩均成本(2025年1280元,同比增7.5%) 中,化肥成本(同比增9%)、地租成本(同比增11%)是主要上涨项,直接推高农户心理售价(当前不低于2050元/吨,较2024年高100元/吨);流通端,东北至南方港口运费(同比增12%)、铁路短驳成本指数 反映流通压力,双重成本约束下,价格底部被有效锁定。

3. 同比基数优势:2024年同期“价格洼地”

2024年11-12月玉米均价(2030元/吨,同比2023年跌6.2%) 构成低基数基础——2025年11月当前均价已达2142元/吨,叠加年末备货需求,后续价格同比反超已成大概率事件,基数差是判断同比涨幅的重要参考。

三、2025年11-12月玉米价格区间逻辑

价格统计口径:全国均价为核心

以下价格区间均以全国二等玉米现货均价(14%水分标准品) 为核心基准,同时明确东北主产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对应价格区间,贴合市场实际流通场景:全国均价综合了东北、华北、南方销区价格水平,其中东北主产区因产量占比高(约50%),是全国均价的核心锚点,但华北产区(山东、河北)和南方港口价(锦州港、广东销区)会因供需差异形成价差,当前东北与华北价差约200元/吨。

11月价格区间(全国2120-2150元/吨,东北主产区2080-2120元/吨):短期供需博弈下的“弱震荡”逻辑

核心逻辑是“新粮集中上市压力+多重托底力量对冲”:一方面,11月东北新粮上市进度将突破50%,潮粮集中出栏短期增加供应,叠加部分农户急于变现的售粮行为,对价格形成阶段性压制,这也是东北主产区价格略低于全国均价的核心原因;另一方面,储备收购持续发力(日均收购量约15万吨)、深加工企业维持高开工率(75%+),同时华北优质粮源因品质优势挺价,南方销区受运距加成价格坚挺(当前广东销区均价2249元/吨),共同对冲了东北新粮上市的下行压力。因此11月全国均价仅会微跌0.5%以内(或基本持平),同比涨幅5.5%-6%,东北主产区因供应集中,价格区间略低于全国均价,呈现“北弱南稳”的格局。

12月价格区间(全国2180-2220元/吨,东北主产区2150-2190元/吨):需求启动+供应收紧下的“上行通道”逻辑

核心逻辑是“备货需求释放+供应端约束强化”:需求端,12月进入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年末备货旺季,饲料企业备货系数将从1.5倍月需求提升至2倍以上,深加工企业原料采购量预计环比增10%+,南方禽料、水产料需求进一步增长,带动全国采购需求集中释放;供应端,东北新粮上市进度放缓,基层余粮减少叠加农户惜售情绪升温(优质干粮不愿低价出售),陈粮出库量不足10万吨/周,流通粮源持续收紧,同时东北烘干粮成本增加80-100元/吨,进一步支撑价格上行。因此12月全国均价将环比上涨2.3%-3.3%,同比涨幅达8%-9%,东北主产区随全国需求回暖同步上涨,与全国均价的价差逐步收窄,整体呈现“南北同涨”的态势。

在北纬30°的黄金稻作带上,一粒米饱饮天光云影,集纳千湖灵秀,生长为“水润荆楚 江米如珠”的江汉大米。

作为荆楚粮仓的珍宝,江汉大米以“长粒、优质、好吃”蜚声四方,其卓越品质的背后,正是“藏粮于技”的七大团体标准在保驾护航。

江汉大米优选江汉平原优质稻谷为种,谷粒长6.5mm以上,长宽比达到3.0以上,身材纤细,质地晶莹,爽滑弹牙,米香扑鼻,这是“匠心”的江汉大米。

从产地环境、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的全流程档案管理,到加工设备、产品包装等技术指标的严格把控,实现源头可溯、质量可控,这是“放心”的江汉大米。

从低温、低氧、低药“三低”储粮技术,到冷链运输做到绿色储粮,保证纯正口感,这是“用心”的江汉大米。

在品牌管理上,“江汉大米”还采用动态管理机制,严格规定品牌使用原则、申报条件和品牌运行机制,共同守护“江汉大米”湖北省域公用品牌形象。

以科技为笔,以沃土为卷,“江汉大米”正续写着千年稻香的新篇章,以“中国中高端生态大米引领者”之姿,正从湖北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来源:粮讯社)



  • 分享到: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430064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7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

 

  • 官方微信

  • 抖音
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