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秋粮收获已近尾声,新稻集中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旺季收购的季节性压力持续增大,河南省、湖南省先后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稻米市场有所企稳。但国内大米市场需求依旧乏力,国际大米价格持续走弱,国内稻米市场预计将以震荡为主,短期难以出现趋势性上涨。
新稻收购市场稳定 大米走势相对较弱
随着秋粮收获基本结束,新稻上市开始进入高峰。在河南和湖南先后启动托市收购支撑下,加上各级储备粮库积极入市,以不低于托市价格展开收购,河南还针对发芽稻谷出台了收购补贴政策,市场信心有所提振,南方新稻收购市场相对稳定。黑龙江今年稻谷丰收,质量普遍较好,近期价格有所提升。随着新稻全面上市,新米产量逐步增加,而大米需求仍处于阶段性淡季,市场走势相对较弱。
11月4日,黑龙江绥化圆粒粳稻收购价2700元/吨,长粒粳稻2960元/吨,周环比均上涨40元/吨;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长粒粳稻2800元/吨,均持平;龙江县圆粒粳稻收购价2700元/吨,长粒粳稻2900元/吨,均上涨60元/吨;鸡西圆粒粳稻收购均价270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368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294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4100元/吨,均持平。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业超级稻收购价3000元/吨,周环比上涨6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320元/吨,下跌30元/吨。辽宁粳稻收购均价2849元/吨,周环比下跌16元/吨;粳米批发均价5540元/吨,持平。
河南中晚籼稻收购价2410元/吨,周环比持平。江苏国标三等中晚籼稻收购均价2616元/吨,周环比下跌16元/吨;粳稻收购均价2712元/吨,下跌12元/吨。湖北中晚籼稻收购均价2599元/吨,周环比上涨3元/吨;中晚籼米出厂均价4027元/吨,下跌1元/吨;普通新中晚籼稻收购价2280元/吨,持平;“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3960元/吨,下跌20元/吨。湖南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58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780元/吨,“珠两优”大米出厂价42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珠两优”稻谷收购价2920元/吨,上涨20元/吨。
安徽中籼稻收购价2498元/吨,周环比持平;中籼米批发价3962元/吨,下跌5元/吨;晚粳稻收购价2674元/吨,下跌3元/吨;晚粳米批发价4218元/吨,持平。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58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70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78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2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优质晚粳米批发均价5740元/吨,江苏产优质粳米4640元/吨,江西产晚籼米4720元/吨,安徽产晚粳米434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国际米价底部徘徊 进口动力依然强劲
2025年全球大米供应宽松、需求疲软,出口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持续低迷,当前很多出口国大米价格已处于多年来低位。尤其是泰国大米价格已处于18年以来谷底,竞争力逐渐增强,短期继续下跌的动能明显不足。
上周,泰国5%破碎率大米出口FOB报价357美元/吨,周环比上涨6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66美元/吨;越南大米371美元/吨,周环比上涨1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39美元/吨;印度大米356美元/吨,周环比下跌6美元/吨,较年初下跌94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332美元/吨(主要大米出口国中价格最低),周环比下跌3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24美元/吨。
由于国际大米价格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内大米的价差较大,我国大米进口动力仍然强劲。10月31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3810元/吨,泰国5%破碎率大米理论到港完税成本2979元/吨,国内外价差831元/吨,较上周缩小45元/吨;越南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034元/吨,价差776元/吨,缩小6元/吨;印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190元/吨,价差620元/吨,拉大49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2737元/吨,价差1073元/吨,缩小26元/吨。
水稻收获接近尾声 收购进度有所放缓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面积增加、收获接近尾声,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当前各地一季稻收获已结束,南方双季晚稻收获逐步进入下半场。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中稻收获近九成,双季晚稻过五成。其中,安徽一季稻收获已过九成,湖南晚稻收获过八成,江西、湖北晚稻收获近六成。
由于一季稻和南方双季稻收获节奏不同,收购进度有所差异。截至10月31日,江西收购中晚稻228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其中国企收购35万吨,同比减少4.5万吨);安徽市场化收购中晚稻279.7万吨,同比减少3万吨(其中国企收购56.8万吨,同比减少12.8万吨);河南中晚稻托市收购量4.2万吨,同比增加4.2万吨,市场化收购量同比大幅增加。
新稻压力依旧较大 短期可能小幅波动
目前水稻收获已基本结束,产量已经定局,预计继续丰收的可能性较大。当前中晚稻已进入上市高峰期,新稻市场供应压力逐步增大。好在今年托市收购同比提前启动,新稻市场企稳,局部地区有所回升,已基本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目前新稻收购进度总体相对偏快,尤其河南因政府出台生芽受损稻谷市场化收购补贴支持政策,收购进度相对较快。不过,当前大米需求依旧没有起色,而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和大米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稻米市场总体供应压力大于上年同期。
当前,新稻托市收购仅有河南和湖南两省启动,托市收购量总体较低。若后期托市收购量不及上年,意味着新稻供应压力将不会得到实质性化解。即使旺季收购期间新稻市场因政策支撑和农户惜售能保持相对稳定,预计短期难以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仍将以小幅波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