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美元指数先抑后扬,宽幅震荡,国际原油价格小幅上涨,粮油市场价格震荡波动,油脂价格以降为主。
小麦市场震荡波动
全球小麦供应预期上调与区域需求分化形成拉扯。国际谷物理事会将2025/2026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估上调至8.19亿吨,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主产国增产明显,库存维持高位施压价格,中国进口大降加剧了需求端的不确定性。
美国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导致出口发运受限,虽然春小麦收获超预期,但冬小麦播种落后且干旱面积扩大。同时,黑海地区俄罗斯出口节奏受卢布贬值、农户惜售影响,乌克兰出口同比大降24%,物流瓶颈引发区域供需错配担忧。
9月中后期美元指数走强压制国际小麦价格,而俄罗斯连续上调出口关税、美国企业竞价收粮等事件短期扰动市场情绪。投资者观望美联储利率决议及黑海出口进展,多空因素交织推动价格震荡。
主要市场中,美国硬麦现货、芝加哥交易所软红冬麦期货月平均价格分别为220美元/吨、188美元/吨,与上月相比,分别下跌1.8%、上涨1.1%。
玉米价格小幅上涨
玉米供需预期收紧。9月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下调2025/202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至12.86亿吨,同时上调消费量至12.89亿吨,需求略超供应导致库销比降至21.82%。欧盟、俄罗斯等主产国产量调减,而中国、墨西哥等进口需求增长,市场对供应收紧预期升温。
出口需求强劲支撑。截至9月4日,2025/2026年度美玉米累计出口销售量达2260万吨,同比增加924万吨,创近三年同期新高。中国进口预估增至1000万吨,韩国等国持续招标采购,强劲需求为价格提供支撑。
市场情绪与政策博弈。虽然阿根廷取消玉米出口关税引发短期供应担忧,但美国新季收获初期单产存在不确定性,且全球期末库存同比减少278万吨。多空因素交织下,供应趋紧预期主导价格小幅上行。
主要市场中,美国玉米现货、芝加哥交易所玉米期货月平均价格分别为162美元/吨、163美元/吨,与上月相比,分别上涨5.2%、7.2%。
大米价格小幅震荡
全球大米供需格局分化。供应端,印度创纪录库存超4800万吨,且取消出口限制,美国收割进度迅猛,叠加全球产量创新高,形成价格下行压力。需求端,非洲买家采购力上升支撑印度米价,越南因菲律宾暂停进口前赶单需求,价格接近8个月高点,供需博弈加剧震荡。
区域贸易政策扰动。菲律宾9月起暂停进口两个月以稳价,短期改变区域贸易流向。印度出口新规或减缓孟加拉国进口,而缅甸计划增加出口、印尼拟重启出口,政策调整节奏不一,引发市场对贸易格局的观望情绪。
天气与市场情绪交织。印度旁遮普邦洪涝影响巴斯马蒂米供应,美国单产下调但库存创历史新高,天气与库存消息形成对冲。投资者紧盯USDA报告,同时日韩米价逆势上涨与国际低价形成反差,多空因素交织推动价格小幅震荡。
主要市场中,芝加哥糙米期货月平均价格为253美元/吨,月环比下降7.3%;泰国破碎率5%大米出口价格为356美元/吨,下降7美元/吨;巴基斯坦卡拉奇破碎率10%~15%大米出口价格为359美元/吨,上涨4美元/吨;印度含碎25%长粒大米FOB价为364美元/吨,上涨4美元/吨。
大豆价格以涨为主
大米供应端预期收紧。9月份USDA报告下调2024/202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至4.25亿吨,库销比降至29.25%,加剧市场对供应趋紧的担忧。同时,美国中西部干旱面积扩大导致大豆优良率降至64%,灌浆期缺水或进一步下修单产,而南美播种初期天气不确定性也为供应蒙上阴影。
压榨需求支撑。美国生物柴油政策提振豆油需求,推动美豆压榨量创新高,7月NOPA会员压榨量达历史同期纪录,压榨利润升至年内高位,显著消化大豆库存。虽然中国对美新豆采购停滞,但1月至8月大豆进口累计增长4%,且后期进口预期仍处高位,需求端形成有力支撑。
市场情绪与博弈推动。USDA报告利空符合预期后,市场焦点转向天气风险与中美经贸谈判进展,叠加全球库存同比收缩、区域供需不平衡等因素,多空力量中供应趋紧预期占据主导,推动价格以涨为主。
主要市场中,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为375美元/吨,月环比上涨2.5%;美国大豆美湾FOB价为360美元/吨,环比下降0.8%;巴西马德里亚角港口大豆FOB价为374美元/吨,环比上涨1.9%。
油脂价格以降为主
9月份,美国市场豆油期货价格为50.59美分/磅,月环比下降5.1%;豆油现货价格为51.52美分/磅,下降5.8%;豆粕期货价格为281美元/短吨,下降1美元/短吨。
ICE油菜籽期货价格为624加元/吨,月环比下降5.9%;马来西亚棕榈油现货价格为4336林吉特/吨,上涨3.5%。
(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