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近半个月的持续阴跌之后,国内小麦现货市场终于迎来回涨。国内小麦市场在托市政策固底、玉米行情回升的带动下,部分厂家提价促量,导致麦价触底反弹。但是长期来看,小麦市场依旧面临供强需弱的格局。
面粉消费淡季 麸皮继续偏强
当前,面粉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大中院校需求按下暂停键,面粉企业开机率整体维持低位,生产以满足订单需求为主。由于终端面粉行情稳中偏弱,制粉企业对小麦的采购积极性较低,虽有提价,但迫于运营压力,以刚需采购为主。
截至7月22日,各地面粉加工企业特一粉出厂价:河南周口2580~2700元/吨,安徽宿州2620~2680元/吨,河北石家庄2680~2840元/吨,均保持平稳;山东菏泽2620~2660元/吨,江苏徐州2640~2720元/吨,继续稳中有降20元/吨。
本周,麸皮市场继续保持偏强运行,报价稳中有涨。截至7月22日,主产区混合麸皮出厂价:山东德州1900~1920元/吨,河北邯郸1920~1970元/吨,安徽宿州1960~2000元/吨,继续上涨20元/吨;河南商丘1940~2000元/吨,稳中有涨20元/吨;江苏徐州1920~1940元/吨,整体上涨40元/吨。
结合当前面粉企业加工水平和上下游经营状态来看,基本难以主动提价,在基层粮源减少、粮点惜售观望的推动下,部分低库存企业或有提价促量的需求,但预计整体幅度有限,持续上调动力不足。
玉米价格反弹 提振麦市信心
小麦饲用替代作为今年小麦供需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始终是影响小麦行情走势的关键因素。近期受进口玉米拍卖、新季春玉米上市以及玉米价格高位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饲料企业逐步观望,放缓了对小麦的采购脚步,多以执行前期合同为主。
但随着拍卖持续,贸易商情绪趋于稳定,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压制作用减弱,山东等地玉米价格快速回升,与小麦的价差再度收窄,饲料企业对小麦的替代预期有一定恢复。机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饲料企业平均库存31.34天,同比上涨1.19%。近期在玉米市场渐趋恢复的带动下,小麦市场信心得到一定提振,但预计大规模采购仍需时间。
小麦进口大降 全球竞争加剧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2026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测值不变,仍为8.08亿吨,略高于上年度的8亿吨。全球小麦出口竞争激烈,2024/2025年度俄罗斯出口了4220万吨小麦,这是继2022/2023年度和2023/2024年度之后的历史第三高位。IGC预计2025/2026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为620万吨,高于上年度的420万吨,不过仍远低于2023/2024年度的创纪录进口量1420万吨。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我国小麦进口量总计为190万吨,同比减少约80%。其中,从加拿大进口120万吨,占比63%;从澳大利亚进口66.6万吨,占比35%;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2万吨,占比1.2%;从俄罗斯进口1.2万吨,占比约0.64%。
7月21日,宁波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竞价采购2024/2025年度澳大利亚产小麦10600吨,全部成交,底价2950元/吨,成交价2950元/吨。
(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