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内油脂整体走势分化,其中豆油相对偏强,棕榈油以及菜籽油偏弱。按照正常买船进度,国内大豆已逐步到港,但因通关检验检疫使得大豆到厂节奏被打乱,部分工厂不得不被迫停机,油粕供给稍显紧张,豆油基差持续坚挺。本周豆油供给或仍偏紧,正值五一假期备货时期,豆油或将继续走高。以下是笔者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4月18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8125元/吨,其中大连地区约7910元/吨。天津地区约8120元/吨、青岛地区约808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8240元/吨、东莞地区约806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8100元/吨左右。
美豆新作步入种植季
上周CBOT大豆期价收跌,主要受全球贸易局面紧张影响。如今南美巴西大豆收割工作渐入尾声,市场供给宽松。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预测2024/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696亿吨,较上月调低130万吨,但仍创历史新高。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称,迄今为止,阿根廷大豆收获进度为4.9%,远低于平均进度31%。上周美豆压榨数据低于预期,上周五适逢耶稣受难日,长周末前多头获利了结,引发抛售。中后期密切关注中美贸易关系走向,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次内阁会议上表示,美国希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并有信心双方能够相处得很好。另外美豆新作步入种植季,美国农业部周一的作物进展报告显示,截至4月13日,美国大豆播种2%,上年同期为3%,五年均值2%。近来中西部地区天气多雨,可能耽搁春播。
棕榈油跌破4000令吉
上周棕榈油期货下跌3.99%,之前两周分别下跌2.63%和2.04%,已是连续三周下跌,并在周五失守4000令吉。4月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MPOB报告显示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达到156万吨,首次出现了拐点。进入四月份后产地逐步进入增产周期,库存有望继续增加,而印尼B40政策实施情况也不明朗,因此棕榈油也顺势承压,出现了下行。自美对外征收关税以来,市场交易一直笼罩在此阴影下,市场预计在美国90天的关税暂停期结束后,压力将再次出现,未来产地棕榈油价格或将继续下行,有利于印度、中国作为最大买家,或将增加进口量,密切关注产地棕榈油出口动向。
油脂基差保持坚挺
上周国内大豆到厂节奏缓慢,部分工厂纷纷发出通知断豆停机、部分延迟至5月份后再开机生产,因此加剧了市场供给紧张的态势,豆油库存已连续两周下降。上周豆油成交放量,多日成交量过万吨,远月成交基差多,部分地区提货均需要排队。其中东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9+370,现货可提。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9+400左右,现货可提、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5+300~320,基差小幅上涨20、华东地区主流05+450~500,上涨50、华南地区主流在05+320~400左右,基差上涨。棕榈油方面,上周国内棕榈油跌势放缓,但成交依旧偏弱,基差继续下行。随着进口利润的改善,我国有新增买船。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5+700。华东地区基差在05+40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5+350~380。菜油方面,现货供给宽松的格局未变,货权较为集中。但市场传言我国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后期或有澳大利亚菜籽进口,周中市场氛围由多转空。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9+450左右,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9+100、华南广西地区三级菜油现货05+40,基差稳定、东莞地区三菜05+60、一级菜籽油基差在05+230~260。
油脂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短期内三大油脂走势将继续分化,其中豆油或将成为最强品种,棕榈油最弱。关注大豆到厂节奏以及工厂压榨情况。当前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继续加大投放力度,将在本周三投放22-23年产进口大豆62.4万吨,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山东、河北等地。随着大豆陆续到厂,豆油库存有望止降趋增,五一节后市场也将步入需求淡季,豆棕价差的修复也使得各品种间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建议下游谨慎观望,少量刚需即可,不排除五一节后油脂有进一步的下行空间。
(来源:粮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