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今日快讯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做强做优粮食产业

| 时间:2017-10-24 10:48| 字体大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7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7〕78号),提出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及10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近几年来,省粮食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一手抓粮食安全保障,一手抓粮食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打造“湖北粮、荆楚味”地域品牌,努力把我省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粮食经济优势。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强化市县政府的责任。当前,正值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之际,全省粮食系统也将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人民“舌尖上的享受”作出新的贡献。

 

  政策支持 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的意见》《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粮油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粮油工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和推动。

  从2010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15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其中1/3的资金用于支持粮油产业发展。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围绕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每年集中粮油加工技改贴息、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成品粮储备补贴、科技创新补助等各种项目资金,扶大扶强、扶优扶特,重点支持打造了福娃、国宝、洪湖浪、洪森等一批代表湖北粮油加工水平的领军企业,有力带动了企业所在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将部分粮油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集中投向重点龙头企业和粮油加工园区,支持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把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与发展粮食产业结合起来,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将10亿斤成品粮储备委托给47 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承储,平时参与企业加工周转,每年利息、费用补贴8000万元左右。支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家政策性粮食的托市收购。

  政策扶持的叠加效应日益显现,全省粮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6 年,全省粮油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12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1/5,在粮食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保持利润稳步增长,实现利润总额84亿元。全省有7个市州的粮油加工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监利县、京山县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稻米加工强县”称号,沙洋县被授予“中国油菜籽加工强县”称号,随县被中国粮油学会授予“稻米油之乡”称号,潜江市被授予“虾稻之乡”称号。目前,全省粮食行业已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6个,中国驰名商标38个,绿色、有机或无公害产品285个。

 

  龙头培育 打造粮食产业领军企业

 

  坚持扶大扶强、扶优扶特的产业政策,把打造领军企业作为发展粮食产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粮油加工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2016年,全年销售收入过10 亿元的企业达39家,过50亿元的6家,过70亿元的3家。

  一是打造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以福娃集团为代表,通过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福娃集团,已形成稻米加工、食品加工、生态农业三大产业体系,成为我省“四化同步”发展的一面旗帜,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利税8653万元。

  二是突出优质粮油加工的龙头企业。湖北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以“黄华占”优质稻米为主打品种,带动黄梅县种植优质稻。公安三餐缘米业公司专注优质大米加工经营,2016年实现产值1.5亿元。

  三是打响大品牌的龙头企业。国宝桥米坚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围绕“国宝桥米”这一全国知名品牌做文章,产品进入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好又多、易初莲花、中百、中商、武商等10多家大型超市,1200多家连锁店,年销售收入突破80亿元。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龙头企业。洪湖浪米业着力打造稻谷循环利用、生物能源和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条产业链。稻谷加工副产品生产高谷维素含量米糠油,稻壳用于锅炉燃烧,稻壳灰提炼白炭黑;利用高酸价植物油、餐厨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利用菜粕、棉粕、糠粕配制特种鱼类膨化饲料。

  五是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湖北洪森粮油集团,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已形成农业种养基地、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休闲观光旅游等综合产业,建有油菜博物馆,借助“中国农谷”和“油菜花节”,推进粮油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驱动 增强粮食产业发展后劲

 

  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兴粮工程,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发展。成立了全省粮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将原来的产业处改为产业与市场处,增加了科技工作的职能;出台了《实施人才兴粮工程的意见》《加强粮食科技创新的意见》以及《推进粮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2015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粮食储藏、加工、物流、粮机制造、信息化等领域内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推广,支持粮食经济发展软科学研究、“金蓝领”高技能人才、粮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粮食行业高端管理人才培养等。积极引导和支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与武汉轻工大学等涉粮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015年我省承办了国家粮食局主办的全国首届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介活动,全省135家企业和9家科研院所展示成果93项,签约总金额近3.5亿元。2016年全省粮食行业共获得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98项,外观设计专利56项,标准制定20项,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10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41项,获得新产品成果124个。

  围绕全产业链、产业升级、综合利用、节粮减损抓创新,先后支持福娃集团、洪森粮油、京和米业、天星粮油、国宝集团等企业开发生产出糙米卷、八宝粥等食品,谷维素、米糠多糖等保健品,面膜、乳液等化妆品,生物柴油等化工产品,以及稻壳塑木板等环保绿色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国宝集团在桥米核心种植基地推广“优质稻不落地工程”,使稻谷收割、整晒及运输环节的损耗率下降4.2%。该项目先后荣获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品牌营销 荆楚味道渐香渐浓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培育打造“湖北粮、荆楚味”地域品牌总要求,着力推进“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荆楚粮油“走出去”行动计划,叫响“荆楚大地”公共粮油品牌,有效提升了湖北粮油品牌的影响力。

  一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新机制,促成大型上市零售企业——中百集团联合省内19家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出资组建了湖北荆楚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以荆楚公司为龙头,按照“1+X”模式,市县建设配送中心,发展连锁经营。目前全省已建成配送中心103家、连锁店1600家,并将“放心粮油”、应急供应、军粮供应、市场监测结合起来,构建起覆盖全省、“四位一体”的“放心粮油网”,有力促进了我省精品粮油省内销售。

  二是深入实施“荆楚粮油走出去”行动计划,每年开展3次以上跨省产销合作活动,先后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0多个销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举办湖北粮油精品展示推介活动,助推湖北粮油企业抱团闯市场。今年在云南、重庆现场签约销售达46亿元。

  三是连续18年成功举办湖北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去年现场销售额达6158万元,已成为一年一度集粮油精品展销、贸易合作洽谈、科技成果对接、产业发展论坛为一体的盛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今年将邀请8个销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进一步扩大影响。

  四是着力打响“荆楚大地”公共品牌。从201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加强湖北粮油整体形象宣传,在中央电视台1套、8套、13套黄金时段和高铁、机场等重要窗口投放广告,打响“荆楚大地”公共品牌。湖北粮食行业协会注册“荆楚大地”公共品牌,吸引我省龙头企业优质特色产品加入,由荆楚公司统一营销运作,与大型电商京东合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大改革,改出一片新天地

 

  针对储备粮布局分散、机制僵化、发展不可持续的难题,及时推动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创新。

  一是调整优化储备布局。明确地方储备粮中省级储备粮为主导、省级储备粮中省属储备企业为主导的思路,重组整合市州储备企业,增强省级调控能力。

  二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会同省财政厅、省农发行出台了《推动市县储备粮管理创新的意见》,促进储备粮就地轮换加工、转化增值,改变“收原粮卖原粮”传统方式。

  三是推进承储主体多元化。从全省47亿斤战略储备计划中拿出10亿斤建立省级成品粮储备,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委托给47 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承储,贷款贴息和保管费用全额补给承储企业。

  改革效果:全省地方储备粮轮换每年减少亏损1亿元以上,2016年实现扭亏增盈6000多万元;建立了精干高效的政策性粮食收储体系,守住了“种粮卖得出”底线,保证了储粮安全。

  针对国有粮食企业产权不明晰、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不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一是重组企业。每个县市组建一家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收储企业,其他国有粮食企业资产采取参股、出租、出让、破产等形式,依法依规进行处置,放开搞活。

  二是明晰产权。聚焦资产确权、土地变性,联合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做好全省国有粮食企业土地资产处置的通知》(鄂土资函〔2015〕1508号),简化办事程序,减免有关税费。

  三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粮食企业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

  改革效果: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资产产权得以明晰,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粮食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能力不适应的问题,加快推进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理顺政企关系。强化各级粮食部门对所属粮食收储企业的监管职责,做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政策,不管具体经营。

  二是切实推进军粮供应体制机制改革。今年初出台了《推进军粮供应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将管供分离向市县延伸,健全管理体制,推进军粮供应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

  三是着力推进统计改革。成立了公益一类的湖北省粮食信息中心,将粮食购销存、粮油工业和粮食仓储等六大统计职能划归该信息中心。同时,统筹粮食信息化建设,打造统一、高效的全省粮食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四是创新粮食流通监管和服务方式。出台《加强粮食流通执法工作推进执法重心下移的意见》,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

  改革效果:各级粮食部门的机构和职能在改革中进一步充实加强,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为粮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大事记

 

  ◆201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粮食收储供应保障工程的意见》和《湖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省粮食局随后会同省财政厅、省农发行等部门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市县储备粮油管理创新的意见》和《湖北省省级成品粮油动态储备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地方储备粮的制度体系。

  ◆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深化粮食流通改革的意见》,对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行具体部署。

  ◆2015年4月,《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意见》出台,同年9月下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监督考核办法的通知》。

    ◆2016年,出台《省粮食局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粮食建设的意见》。

  ◆2017年初,出台《推进军粮供应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修订出台《湖北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办法》。

  ◆2017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全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

  ◆2017年6月,中国粮油学会分别授予随县和潜江市“稻米油之乡”和“虾稻之乡”称号。

  ◆2017年8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粮食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

  ◆2017年9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安全工作。

  ◆2017年9月-10月,先后出台《省财政厅 省粮食局关于在全省粮食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和《省粮食局 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创建“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3年-2017年9月,每年开展3次以上跨省产销合作活动,先后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0多个销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分享到: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430064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0397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